近日,我院储能与传热课题组刘昌会老师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of Chemistry A (IF = 11.301)发表题为“Knitting aryl network polymers (KAPs)-embedded copper foam enables highly efficient thermal energy storage”的论文(DOI: 10.1039/d0ta04626d),论文通讯作者为饶中浩教授。
储能技术是解决能源供给在时间、空间不匹配,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。相变储能具有成本低、适用范围广的优点。从相变的形态上,主要可分为固-液相变,固-固相变以及液-气相变。其中固-液相变由于相变潜热大,相变过程中介质体积变化小,而被广泛应用为储能介质。然而,固-液相变材料存在导热系数低、相变后发生的泄露等缺点,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可有效推动相变储能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作者首先对泡沫金属/相变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。由于泡沫铜与相变材料之间的亲和性较差,为了增强其与有机相变材料的兼容性,之前的研究团队一般采用气相沉积碳材料、氧化改性等方法对铜进行改性。这些方法往往存在制备方法复杂,难以放大量制备,且制备改性铜材料导热系数也会有一定程度衰减。基于上述研究,饶中浩教授课题组尝试以FeCl3为催化剂条件下,以1,1-二甲氧基甲烷为交联剂,通过Friedel-Crafts反应,将多孔超交联高分子“编织”在泡沫铜骨架上,随后采用真空浸滞法将有机相变材料负载在泡沫铜骨架上。该方法在不破坏铜骨架的前提下,增加了通骨架与有机相变材料之间的亲和性,同时也极大增加了担载材料的比表面积。实验表明,相变的材料的最高包覆效率可达62.1%,导热系数最高可达55.37 W m-1K-1。机理研究表明,泡沫铜与高分子单体三苯基膦分子之间存在弱的配位作用,该配位作用可使高分子按照特定方向生长,形成有序多孔结构。该过程类似于海洋中的珊瑚生长模式,生长出来的高分子具有和鸟巢类似的有序多孔结构。对比实验表明,当采用其他高分子单体,如三苯基苯、苯时,形成的高分子结构为无序多孔结构。有序多孔结构一方面保证了高分子超高比表面积,另一方面也使其在吸附石蜡过程中响应更快,吸附效率更高。进一步研究表明,该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结构灵活性,可以加工成复杂形状,同时也具有非常好的光热、光电响应与转化效率,其中光热转化效率最高可达93.8%。
刘昌会博士,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,于2018年5月加入中国矿业大学,从事化学、材料及储能技术的交叉研究。入职以来,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(2篇)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(2篇),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,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,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上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,授权专利6项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。(论文链接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20/ta/d0ta04626d#!divAbstract)